316l不銹鋼無縫管精心準備后,去產能開始了?
記得前不久看有外媒報道,說是到中國的某個重化工企業,感到經濟不景氣,而到科技城看,那里的場面火爆,好像經濟還在兩位數增長,這跟我們下去調研的一些感受是類似的?!?/p>
在筆者看來,這可能是中國總理李克強答記者問中最為關鍵的一句話。中國的政治語言講究中庸之道,通過“外媒報道”來對整體經濟狀況進行描述,背后可能代表著未來政策的重要一步,即中國將強力推進在傳統行業的“去產能”進程。
事實上,所謂的“外媒報道”提及的中國經濟狀況并無新意,這也是市場討論已久的所謂“雙速經濟”現象,即傳統制造業仍然在走下坡路,但服務業卻出現較為快速的增長。從中國的GDP增速和就業市場的表現來看,盡管經濟增速不斷向下,但城鎮新增就業卻仍然在快速上升,這樣的一種“背離”現象也讓宏觀經濟管理部門非常清楚,未來的經濟轉型必須要轉向“新經濟”和服務業。另一方面,制造業杠桿率不斷升高、利潤率不斷下降,也讓政府不得不作出選擇。
事實上,一些輿論準備已經在進行,比如說近期關于武鋼將要進行大規模減員的消息,就通過社交媒體廣泛傳播。而此前國有316l不銹鋼無縫管企業大幅度減員往往是較為敏感的新聞,在這樣的時點出現這樣的新聞,似乎暗示著一種政策的傾向。
從宏觀角度來看,今年整體的改革主題是“供給側改革”,在供給端進行的這次改革,指的是“一升一降”,即產業要升級,但要降低過剩產能。事實上,這樣的改革早就應該進行,但在“保增長”的語境下,卻被一再推遲。
如今,整體經濟杠桿率和債務率不斷提升,其核心問題就在于傳統行業去杠桿的“虛與委蛇”,而這樣的狀況也造成了經濟整體面臨的下行壓力變大,外部觀察者們也因為政策導向的混亂而加深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。
一旦316l不銹鋼無縫管市場去產能快速推進,大量人員下崗是目前最大的擔憂,而經歷過90年代末下崗潮的中國人對于“下崗”的記憶,也讓目前的去產能面臨一些來自民間的壓力。
在記者會上,李克強也在試圖緩解外界的憂慮,他表示,“我們也看到,的確產生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過剩產能,主要是在重化工領域,現在我們已經選擇了鋼鐵、煤炭這兩個領域在去產能上先行突破,與此同時要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?!?/p>
同時,李克強總理也談及了政策的平衡:“我們需要做到的是雙贏,在去產能、促發展、穩就業之間達到一個平衡?!?/p>
該來的總是要來的,對于中國經濟來說,刮骨療傷肯定是痛苦的。未來一段時間,我們也可能會聽到更多的“壞消息”,商業銀行的壞賬率也將會不可避免地提高。但正如李克強總理面對去產能問題時“讓我略有沉重”的表態,不斷將問題滯后,中國經濟的腳步只會更加沉重。